欧洲蕨是保护植物吗为什么(欧洲蕨是保护植物吗为什么不开花)
欧洲蕨(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英文也称Brake,是种常见的林地蕨类。叶子分裂成很多瓣,生长在光滑的黑色茎上。植株长大后,这些茎变得非常坚硬。在温带地区欧洲蕨可长到4英尺(1.2米)高,而在热带地区可能会超过12英尺(3.6米)。
蕨菜致癌吗?
蕨菜有增加致癌的风险。
蕨菜中含有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物质,如: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类化合物等,而且其中还含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致癌物,这种成分容易增加人体患食道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生率,但是它也只是增加患癌的风险,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所以食用时多加注意,一般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的。
蕨菜高温处理可以减低其致癌的风险:
蕨菜中的致癌物在经过高温处理后其含量能大大减少,因为在食用蕨菜前可以将它先焯水后再烹饪,不生吃蕨菜;另外,为了避免出现致癌的风险,蕨菜也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建议一次吃100-200克左右即可。
蕨菜晒干还会致癌:
蕨菜中与癌症相关的成分、易致癌物并不会在晒干之后就消失,所以即使将蕨菜晒干也不会降低其致癌的风险,但是将蕨菜晒干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而且吃起来有另外一番风味。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哪些?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
1、七指蕨:
七指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嫩叶作蔬菜食用七指蕨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EN)。在1999年国家林业局、农业部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单叶贯众:
单叶贯众,鳞毛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星散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的石灰地区,数量极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濒危种。
3、光叶蕨:
光叶蕨是中国特产,分布于四川西部,生长在海拔2450米的林下阴湿处。光叶蕨是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濒危物种。
4、对开蕨:
对开蕨分布于中国吉林。也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北美及欧洲。成片生长于落叶混交林下的腐殖质层中,海拔700-1000米。该种叶形奇特,颇为耐寒,雪中亦绿叶葱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
5、法斗观音座莲:
法斗观音座莲是观音座莲科一种植物。特产于我国云南东南部(西畴县法斗山区)。为濒危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欧洲鳞毛蕨该怎么养护?花卉介绍
欧洲鳞毛蕨为落叶多年生植物。春季,由披针形的中绿色叶状体所构成的大型羽片自被有鳞片的短粗根茎上抽生,植株不开花。栽种在荫地花境角隅,沿着河岸、池塘边或林下均十分适宜。“鸡冠”(“Cristate”)为此蕨类的品种,其株形潇洒,叶状体呈鸡冠状。
栽培
种植在保水力强、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应选能够抵御干冷风侵袭的疏荫之地进行栽培。
光照条件
疏荫;间有荫蔽之地或非全日的荫蔽之地。
土壤参数
土壤湿润。
所获奖项
皇家园艺协会园艺共享奖。
耐寒级别
花卉为十分耐寒的植物。
株高冠幅
株高1米冠幅1米。
欧洲鳞毛蕨
野蕨菜致癌吗?是的。从学术角度看,蕨菜是一种有潜在致癌作用的非健康食品。
提到蕨菜,要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那个时候有科学家发现,蕨菜生长茂盛的牧场养的牛,慢性血尿症的发病率明显比普通牧场的牛要高些。结果发现,是因为蕨菜会导致癌症。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才注意到蕨菜的致癌风险。
这个研究一直持续到1983年,日本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蕨菜致癌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里面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天然毒素,这个东西有很强的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蕨菜归为2B类致癌物。
经过处理后,蕨菜所含的“原蕨苷”会大大减少。比如嫩叶部分经过浸泡焯水,再加热炒熟以后,原蕨苷的含量差不多会减少50%~90%。而蕨根粉是从野生蕨菜的根里提炼出来的,蕨菜的幼嫩叶部分含的原蕨苷含量大概是根部的10倍左右,所以,吃蕨根粉的风险要小于吃新鲜蕨菜。
扩展资料:
另外,为适应恶劣环境,野菜往往“有毒”。蕨菜是一种‘古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所以人们对它的宽容能到纵容的地步。”
“纯天然”并不能等同于“健康”和“安全”。一些野菜为了适应野外的恶劣环境,在长期的生长繁衍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性物质,以抵御外来侵害。有些野菜对某些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如香椿可吸附亚硝酸盐。
如果野菜的毒物含量较多,严重可致人死亡。而且现在的野菜大都长在郊区的废弃地。这些废弃地很可能是工业废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野菜的重金属含量也会高。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蕨菜致癌?这不是谣言 康康姐:此类野菜尽可能少吃
人民网-蕨菜号称“长寿菜”?烹饪不当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