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茅(羊茅发行价)
我国选育的中华羊茅品种只有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Keng.cv.Qinghai)。此品种是由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的孙德明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周禾等人通过采自青海同德巴滩地区的野生中华羊茅经30多年栽培驯化而成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性如下:须根发达,集中于15~18cm的土层中。茎直立或基部稍倾斜,疏松柔软,具4节,株高65~90cm。叶片线形,长6~16cm,宽1.8~3.6mm;叶片直立,质硬,无毛或被微毛。圆锥花序开展,长12~18cm,小穗含3~4枚小花,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顶生短芒。颖果,成熟时紫褐色。千粒重0.5~0.8g。适应性强,在海拔2300~4000m地区生长良好,亦能在低海拔地区栽培。较抗旱、耐寒,在同德-38℃无需覆盖,可安全越冬。分蘖力强,栽培当年一般分蘖10~25个,第二年分蘖30~48个。在同德巴滩旱作条件下,播种当年进入孕穗期,个别抽穗,生长期可达112~124d。干草产量第二至第四年大田一般为4900~5400kg/平方hm,种子产量300~375kg/平方hm。
羊茅有哪些形态特征?
羊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各地的高山地至亚高山地,东北、内蒙古草原和四川西部山地2800~4700m处,欧洲、亚洲及美洲的温带区域均有分布。密丛型,根须状,秆瘦细,直立,高15~30cm,仅近基部具1~2节。叶鞘开口几达基部,无毛。叶片内卷呈针状,质较软,长2~6cm,分蘖叶片长可达20cm。圆锥花序紧缩,有时几呈穗状,长2.5~4.5cm,小穗绿色或带紫色,长达9mm,含4~6小花;颖披针形,第一颖长1.5~3mm,第二颖长3~4mm;外稃披针形,光滑,长5.5~5.7mm,先端具短芒;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3~4.5mm。2n=14,28,42,56,70。在中国华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返青,6~7月抽穗开花,11月中旬枯黄。生长期240~250d。在抽穗期,其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13.45%、粗脂肪2.58%、粗纤维39.59%、无氮浸出物32.98%、粗灰分11.40%、钙1.09%、磷0.52%。羊茅叶量丰富,茎秆细软,适口性好,抽穗前各种家畜均喜食,羊、马最喜食。羊茅也可用于绿化美化。目前应用于生产的有两个变种:细叶羊茅和硬叶羊茅。
中华羊茅有哪些特征与特性?中华羊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根系发达,具须根,须根稠密,入土深达85cm以上。茎秆直立,疏丛型,基部稍倾斜,具4节,节紧缩,无毛呈黑紫色,高50~80cm,栽培种高70~90m。叶片质硬,直立,条形,干时卷折,无毛或上面被微毛,长6~16cm,宽1.5~3.5mm;顶生叶片退化;叶鞘松弛,无毛,长或短于节间,基部叶鞘紫红色有光泽;叶舌膜质或革质,具微毛,长0.3~1.5mm。圆锥花序开展,长10~18cm,主枝细弱,中部以下裸露,上部具1~2分枝,小枝具2~4个小穗,小穗含3~4枚小花,小穗长8~10mm,淡绿色或稍带紫色,稃具短芒。颖果,成熟时紫褐色。染色体2n=6x=42。
中华羊茅一般在4月中、下旬返青,6月上旬孕穗,7月上、中旬开花,8月上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为102~124d。在天然草地上生长期约为150~210d。幼苗生长缓慢,播种第一年不宜利用,第二年可以放牧,第三年才可正常放牧。
颖片顶端渐尖,第一颖具1(3)脉,长5~6mm,第二颖具3(4)脉,长7~8mm;外稃具5脉,上部具微毛,第一外稃长约7mm;内稃长约6mm,先端具2微齿,脊具小纤毛;花药长约1.2~1.8mm;子房顶端无毛或被少量的毛;颖果长约5mm。花果期7~9月。可进行种子繁殖和营养体繁殖。春播,播种量为11~15kg/平方hm。
耐寒性强。据观察,幼苗期气温在-12℃以下,仍能正常生长。冬季能抗低温,-38.1℃的寒冷气候,翌年越冬率仍在90%左右。根系发达,须根稠密,入土深达85cm以上,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喜生在质地疏松的沙壤质或轻黏质暗栗钙土壤中,最适生境条件为海拔2700~3700m的水塘、沟渠边地、向阳缓坡及平滩地。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土壤,在pH7.4~8.8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较好。
上一篇:黄杨品种排名(黄杨品种排名大叶)
下一篇:虎尾兰(虎尾兰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