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为什么有蜜蜡味呢(蜜蜡中有植物的会增值吗?)
应该是松香味,蜜蜡是松柏科植物树脂化石,轻搓发热后有淡淡的松香味,如果您自己磨过蜜蜡原石,在过程中可以闻到浓郁的松香味。
蜜蜡里的臭味能消除吗?
我理解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没有松香味,一个是都是汗味咋办。我分开来解答一下,耐心看完。
关于味道
波罗的海琥珀蜜蜡的味道并非只有松香味,而是多种多样的,松香味只是众多味道中的一种,其他常见的味道还有汽油味、刺激性气味等等,上好品质的往往是一种香甜的味道,所以不能简单地使用味道来作为鉴别标准。
什么情况下能闻到波罗的海琥珀蜜蜡的味道呢?标准动作是用手搓蜜蜡表面,然后闻搓过的位置或者自己搓蜜蜡的手指。尽管如此,能闻到味道情况多数是原石(图1),由于表面粗糙,味道易于挥发。已经抛光的成品表面,整体光滑,相对致密,气味难以挥发,即使用手搓,也不一定能闻到味道。你在图中放了一个成品手串,如果想闻到味道,比较好的办法是闻孔道处,图里这种品质,商家不会费力去进行孔道抛光,故有可能闻到蜜蜡味道(图2)。
最后说下怎么解决问题
到你这种情况,成品珠子肯定沾不上汗味,味道来自于绳子,汗渍到绳子上了。放清水里泡一会儿,然后再用流水冲冲,注意水温,不能太热,阴干。如果还有汗味,把串手串的绳子换了。
搜索
为什么植物的果实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呢?之所以大部分植物的果实都带有或多或少的甜度,其实就是植物进化的选择。
果实就是树木植物的种子,但是树不会自己动,那要怎么才能繁衍到其他地方呢?
这时候就得靠动物们帮忙了,让动物吃下果实,而果实里的果核种子会经过动物体内,排泄出去,这段时间,动物们就携带种子到了其他地方。
问题就是要怎样才能让动物吃下去呢?
开始的时候,动物果实酸甜苦辣咸都有,毕竟这样味道的果实现在还有。但是带甜味的果实肯定更受动物们追捧,更容易被采摘下来,因此甜果实的植物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更大,这同样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这些甜味的产生也不是凭空而来的额。
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家都知道,光合作用不光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还能将结合碳原子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有机物中就有不少是糖分,比如葡萄糖和果糖。
众所周知,葡萄糖和果糖都能提供大量的能量,同时天然形成的糖类里,果糖的甜度是最高的,葡萄糖也仅次于果糖和蔗糖,因此动物们不光是因为果实甜才去吃它,同时也是因为果实能够给动物提供大量的能量,吃它才有意义。
当然,现在最常见的水果,都是人类几千年来挑选出最甜的种类繁育而出的,野生的水果并不是那么的甜。
还有大家会对水果没有成熟时酸涩的滋味感到疑惑,为什么成熟后的水果就能从酸涩转变成香甜呢?
其实酸涩的滋味也是糖分造成的,只不是这类糖被称之为多糖,果实未成熟之前,产生的糖分是不易分解转化的多糖形式,这类糖分大部分是酸涩的。
但是当成熟之后,多糖会水解成为单糖,也就是葡萄糖,有部分葡萄糖会在异构酶的作用下形成果糖,所以水果才会酸涩转变成香甜可口的。
蜜蜡又称蜂蜡,那么蜜蜡是怎么形成的蜜蜡的形成:
蜜蜡其实是一种树脂,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分泌出的一种油脂,然后再经过千万年甚至上亿的地质作用,从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
埋在地底的树脂经过长时间大地的压迫,地下各种矿物质的渗透,加上地底热力等作用,慢慢形成了各色的化石,同样的由于地壳运动,水流的冲击等自然发展浮出水面,或人工开采,让人类接触到了蜜蜡。
蜜蜡是不可再生的宝石,比较稀有,且有收藏价值,同时蜜蜡具有极强的美感,可以做成装饰品,有观赏收藏价值,常打磨成珠状,串成手链或项链、佛珠等。
扩展资料
蜜蜡的品种:
蜜蜡的颜色有蛋清色、米色、浅黄色、鸡油黄,橘黄色等黄色系为主的颜色。基本是产于波罗的海的一种琥珀。枣红色蜜蜡是黄色系蜜蜡外皮氧化产生包浆而颜色变深导致的,也因为如此,市面上产生了很多人为加工氧化的枣红色或者颜色更深的蜜蜡。
蜜蜡的特性:
1、化学特性。
主要成分松树脂,化学式C20 H32 O2,摄氏150-180度软化,250-375度完全溶化,375度以上燃烧。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溶解度16-23%。
2、物理特性。
非晶质体,无固定内部原子结构和外部形状,折射率介乎1.54至1.55,比重1.05-1.10,摩氏硬度2-3度,摩擦有电气效应,呈树脂光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蜡
蜜蜡是什么气味蜜蜡经磨檫后有股淡淡的松香味。
蜜蜡是琥珀的一种,是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的琥珀,属于有机宝石,颜色黄色为主。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
琥珀化学分子式C10H16O,此外还含少量的硫化氢,以及其它微量元素如铝、镁、钙、硅等, 是远古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埋藏于地层,经过几千万年以上的演变而形成的化石。